刘清梅:0-3岁托育之“育”:不是“教”,而是“引导”

观察记录

来自于:广东东莞茶山中心     邓邓老师

丫丫在园所户外草坪上骑着小三轮车,不小心,小车翻了,她也摔倒在地。丫丫立刻尖叫起来,她仰躺在地上,车就倒在她身边。邓邓老师急忙跑过去,蹲在她旁边,但是并没有立刻将小花起来。

邓邓老师看着丫丫轻声问道:你从车上摔下来了,还好吗?

听到老师的话,她哭得反而更加厉害了,邓邓老师又接着说:你从车上摔下来了。

丫丫不哭了,反而点了点头,并且翻身试图自己爬起来。老师伸手想要拉她起来,但是她没有让老师帮忙,而是自己站了起来。老师仔细看了看丫丫,虽然没有发现任何伤痕,她还是关切地问了问:你没事吧?

丫丫扶着小车的把手,老师走到一边,等到她有些费力地把小车扶起来,丫丫淡定地说:嗯,没事。

邓邓老师说:你真棒!自己就能把小车扶起来!

丫丫高兴地笑了,并把车推回到路上。当丫丫又骑上小车的时候,她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托育之“育”:不是教,而是“引导”

台湾第一早教品牌“熊妈妈”保姆协会执行长刘清梅老师在2018年海峡两岸论坛上说:小孩子不是教的,而是引导出来的!

真爱幼幼创始人海纳老师在2018年全国托育(婴)发展文化交流节上,从行业角度诠释了“托育=托管|早期教育”、“托管+早期教育=全日制早教”之概念。

真爱幼幼全日制早教课程核心的一种方式是关注宝宝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这种理解课程的方式与那些把感官刺激和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都是不相同的。

培养宝宝问题解决的能力是真爱幼幼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儿宝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如何让事情发生。

市面上很多早教中心打着“感觉统合”的幌子,在家长群中贩卖焦虑。0-3岁的宝宝正是身体发育的初始阶段,宝宝身心发育存于个体差异,但大多符合他的身心发展规律。感觉统合在培养宝宝问题解决中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宝宝行动的一种结果。在宝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爱幼幼的老师们只是起到引导、观察和解读的作用,只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不是成为刺激的源头。

以上东莞茶山中心邓邓老师的做法,正是真爱幼幼全日制早教科学儿童观的体现。邓邓老师在丫丫摔倒过程中,并没有去帮助她,而是引导性的语言表达鼓励和同理心。

邓邓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丫丫摔倒了,老师知道你很疼。

这种同理心,是在向丫丫传递“我懂你”的内涵被人理解、认可、懂得,不正是人与人正向沟通的最大意义吗?

同时,在丫丫自己爬起来,扶好车子后,邓邓老师一句“你真棒!自己就能把小车扶起来!”的夸奖,把夸奖和具体行为连接一起,既让丫丫增强自信,又强化了她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认为,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料行为取决于宝宝与照料者的关系。

当他们发现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升,所有的这些都取决于宝宝与成人在日常照料中建立起的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关系。

0-3岁宝宝就像花蕾一样,要保证基本的水分、空气、土壤、养料和阳光,才能完全盛开,茁壮成长,在真爱幼幼,我们有科学规范的早教课程和专业优质的测评系统,更有一群有耐心、爱心的专业老师,这是每一个宝宝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