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
当宝宝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
就已经能够听到声音了
那么宝宝的听觉敏感期
在此期间
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
来促进宝宝听觉的健康发育呢?
带着这个问题,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一、刚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有了听觉能力
经专家研究发现,刚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在这一时期,如果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听觉刺激,孩子的听觉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确切来讲,宝宝在母体内时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声音了。例如,他们能感受到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而且他们特别喜欢轻柔的音乐。当新生的宝宝因为不明原因而哭泣时,很多经验丰富的妈妈常常会这样做:把宝宝抱起来,并让他贴近自己左侧胸部靠近心脏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停止哭泣并安静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当宝宝在母体中时,是妈妈有节奏的心跳声、妈妈肚子里的咕噜声等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离开母体之后,由于这个全新的听觉环境对于宝宝来说是陌生的,这常常会使宝宝的内心产生不安的情绪。当妈妈抱起宝宝,有意让他倾听自己的心跳声时,这个熟悉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抚慰宝宝不安的情绪,从而使他停止哭泣,渐渐安静下来。
二、在生命最初对孩子进行听力测试
我们都知道,正常的听力是孩子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讲,听力正常的孩子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大时就已经会牙牙学语了。3岁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敏感期,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孩子生命的最初期就进行听力测试,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在家里,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婴儿对各种声音的反射动作来观察和检查其听力。方法如下:
01刚出生的婴儿
由于宝宝刚出生,对小的、弱的声音不会有反应,但对强大的声音会有眨眼、震颤、惊吓等条件反射。
02 宝宝出生2周时
宝宝2周时家长就可以细心留意宝宝的“小动作”:宝宝会在清醒时集中精力,把头或眼睛转向有声音的方向寻找声音。
03 1~3个月的宝宝
宝宝如果听觉正常,爸爸妈妈会看到他听到突然发出的声响后会眨眼、瞳孔扩大、头部和身体会有颤动。
04 3~6个月的宝宝
此时的宝宝对语言声音逐渐熟悉,听到声音后,头部常会转向有声音的一边。
05 9个月以上的宝宝
9个月以上有正常听力的宝宝,听到平时自己熟悉的声音(如叫自己的名字)时就会寻找。
06 1岁左右的孩子
(1)关心玩具模型车、铃铛发出的声音;
(2)对人的走动、开关门的声音有反应;
(3)开始喃喃发音;
(4)向传来妈妈声音的方向移动;
(5)听到大的声响会被吓到甚至会哭。
07 2岁以上的孩子
这是语言能力发育的重要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听懂妈妈话的程度上。
(1)叫孩子拿玩具,他就会拿来;
(2)妈妈叫名字时会回头看
(3)可以重复妈妈的话;
(4)同龄孩子能说的话差不多都能说;
(5)看电视的时候不会离电视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