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的孩子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娃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家孩子一到新的环境就哭”
“我们家孩子不和别的孩子玩,就自己玩”
“我们家孩子不敢滑滑梯、不敢荡秋千、不敢走平衡木……”
“我们家孩子总乱跑,一刻也静不下来”
“我们家孩子经常发脾气”
“我们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家孩子运动能力总上不来”
……
出现以上情况,身边人总是会告诉你:因为你家孩子感统失调。但“感统失调”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却又说不清楚,今天YOYO老师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央视CCTV曾出过一期专题,点名「感统失调」专题报道。央视新闻频道官方认证:
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阅读困难,记忆力差,情绪不稳定等状况,要警惕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需要针对性的训练。
孩子的认知发展从感知觉的发育开始,这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手去摸(触觉)、眼睛看(视觉)、耳朵听(听觉)、嘴巴尝(味觉)、鼻子闻(嗅觉)才能对外界事物建立形象的认识。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失调(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的全称是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举个通俗的例子,比如,我们轻拍孩子的后背,他的大脑应该反映为这是一个轻微的触碰,但是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来说,他会觉得被人狠狠打了,或者神经信号传导到大脑后干脆被忽略,对被拍的动作没任何反应。
美国权威育儿杂志《PARENTS》,给出的感统失调孩子的表现是这样的:
非常难以忍受手脏,噪音,理发,意想不到的拥抱,赤脚走路;
被触碰了没反应,喜欢久坐不动的活动,对冷,热,饿等感觉感受不到;
总是用力过度或者用力不足,譬如握笔,会握得太用力或者握不住;
总是很被动很安静,当你叫他,他总是响应得非常慢;
玩耍的时候意识不到危险,喜欢不停地乱动;
学习一些身体技能的时候非常困难,譬如学骑自行车或者接球。
这么一对照下来,是不是有很多妈妈都吓一跳,感觉自家娃“中枪”了。
那么,就有很多家长担心了:“我家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症状,我是不是要赶紧带他去医院呢?”
二、感统失调不是病,没有“灵丹妙药”
其实感统失调不是病,大部分孩子,严格说都只不过是缺乏相应的刺激,不需要医学干预。
尤其3岁以下的孩子是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期,孩子的感官仍处于发育状态,感统不健全,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感知觉系统没有受到足够的“刺激”,在3岁后就很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的状况。
特别是6-12个月,正是宝宝学爬、学走的关键期,错过了,宝宝的身体会有很多潜力受到限制。
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指出,感觉统合能力在6岁前是最佳的发展时期,13岁之后感觉统合就基本定型难以矫正。
随后,亚洲不少国家(地区)也开始陆续将感统训练引进到幼儿园教育当中,真爱幼幼也将《身体资源开发》课程作为3岁以下托育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6岁前,家长一定要重视给孩子多做一些多感官刺激类的活动,帮助孩子感统发育达到良好状态。
三、如何训练3岁以下孩子的感统能力
3岁以下的感统训练,包括视觉、听觉、本体觉、触觉、平衡觉。
1.视觉训练:黑白格
视觉的训练,主要是为了眼睛能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白纸,画成一个棋盘格。
你可以任意将其中几个小格涂成黑色,通过图形或数量来吸引宝宝的注意,让宝宝数数,进行视觉刺激。
也许她会数错,也要给予奖励,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宝宝注意到黑白的区别,而不是算对数字。之后,我们可以把表格画得更大些,图形更加复杂些,让宝宝注视1分钟之后,脱离原图自己画图形。
除此之外,多让他接触自然环境,或者看比较鲜艳、比较“正”的色彩,这种真实而又强烈的对比,有益于视觉的完善。
2.听觉训练:少噪音多聆听
我认为听觉是最容易训练的,或者说听觉的好坏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降低电视的音量,还有夫妻吵架的音量,就可以降低孩子的听觉阈限,大大提高听力。
此外,有意识地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声音,亦可以促进他知性思维的形成。比如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3.本体觉训练:舞蹈动作
本体觉,又称运动觉。人体的指挥部是大脑,身体各个部分是他的士兵。决策英明,还得执行得力。本体觉就是一种“集体凝聚力”的体现。
比如,有人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跟头,说话的时候大舌头,这些都与本体觉没训练好有关。
在家里,我们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儿童舞蹈动作,如果孩子有一些模仿行为,我们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或引导。
4.触觉训练:大龙珠球和袋鼠跳
触觉,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感觉,而它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却很大。没有经过触觉训练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童年时期表现出多动倾向。
那么如何进行触觉训练呢?我们可以买一种器材,叫做“大龙珠”,是一个上面布满了“凸起”的塑料球。
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方式让宝宝去接触这个玩具,比如原地拍球、坐在球的上面、拍球行走等。当宝宝充分接触“大龙珠”之后,触觉能力便会自然产生。另外,还有一种叫“羊角球”,可以让宝宝的触觉训练更丰富有趣。
除此之外,有一项叫“袋鼠跳”的运动,对训练触觉也是非常棒的。你可以找一个布袋子,让宝宝站在里面,双手抓住布袋的边,让人和袋子形成一个整体,让宝宝朝一个方向跳跃,并适当奖励宝宝。
5.平衡觉:沿着线走路
平衡觉,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在学校一般会采用平衡木、平衡桥等。
在家里,父母没办法选择这么专业又占地方的器材。没关系,只要你在地上画条线,让宝宝根据你的不同要求“走路”就行了。
一开始,可以让他走一条线,从A点走到B点;然后可以要求在线上单腿蹦一段,再走一段。当熟练之后,可以画上两条线甚至更多,让他在不同的线上“行走”。
五觉的感统训练,是为今后的行为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宝宝的良好“执行力”,也是宝宝社会化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经常会说有些孩子听话,懂事,那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足够的“行为能力”可以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
以上这些感统训练的小游戏,家长们可以在家试试吧。